這大概就是護校和大學的最大分別。
朝九晚五、每週五天的課堂;不斷的功課、測驗與考試;還有實習試的壓力,讓每個護校生也有着沉重的負擔。
但這些一點一滴,卻使我們不斷進步、不斷變得強壯;
每天的相見、一起甘苦與共,讓護校的同學、老師之間,猶如大家庭一樣 :')
雖然護校的學習壓力很沉重,但再讓我選一千次,我還是會選擇成為這裡的學生。
感恩有你們,一起繼續加油吧 :D
上課一定是好?
到了大學,自由度大,上課與否是個人決定,除非有些 lecture / tutorial / lab 要take attendance,同學可決定上不上課。從傳統觀念,大人都會覺得走堂是不好,是懶,一位老師在上課時說了一番話,是多麼有道理多麼透徹!她說她明白,有時走堂竟有更好效率。
讀大學時期她有一位朋友讀醫,中學成績一向十分好,到大學讀醫的第一年,竟然不合格,要留級。在重讀的一年,她的朋友不執著每一堂都上,選擇自己在家中溫習,結果這一年,她的成績也算不錯,在頭三十多名。朋友說,我覺得走堂後,時間好像好用多了,而且,我發現原來上堂所消耗的精神十分多,下課後我發覺沒有足夠的精神溫習了,走堂在家溫習時發覺精神反而沒有這麼耗損。
所以,老師覺得走堂也有它的好處。
當然,這個選擇是因人而異,正如溫習方法也有好多種,選擇最合適的才是最好呢!
(不過無可否認,有時老師在堂上講解一次,有時會易入腦一點(不過如果是照讀書本那種倒也沒差),如果你走堂後沒有好好利用時間,也沒有溫習,成績也不可能是好的)